青铜时代的标准从来不是出现几件青铜器。因为少量的青铜器可以是通过贸易交换而来只是作为展示用途,对社会生活并没有什么深刻影响。
按照西方标准,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入青铜时代需要看其生产工具是否青铜化。而殷商恰恰非常缺乏青铜工具,如农具。殷商作为一个奴隶制外来文明,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,青铜被用于祭祀礼器(婆罗门)和军事兵器(刹帝利)上。而生产(首陀罗)和商业交换(吠舍)是奴隶等下等人的事情,仍然广泛使用落后的石器、木器、贝类。至于生产力是否足够,奴隶的死活,并不是统治者们关心的。
一直一来,有很多理论试图解释。举例说,青铜珍贵,统治者不愿意被可能破坏生产工具的奴隶使用。青铜珍贵,因此即使坏了,也不会随意扔掉,而是熔化回炉等等。近年来,在远离殷商的边远地区,如今天的山东、江西地区,在疑似祭祀坑发现了一些青铜农具。表明在殷商时期,东亚地区有能力生产并已经使用青铜农具。
这也恰恰反过来印证了殷商的外来政权本质。这些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的敌人,如虎方,反而爱民如子,注重使用新技术提高劳动效率,使自己的部族更强大。
提示: 本博文来自于 Military 版